今年2月-3月,權益市場迎來了的修復,而轉債市場反彈力度較弱。進入4月,權益市場小幅承壓,轉債市場卻逆勢上漲。4月1日至4月18日,中證轉債指數上漲1.12%,同期滬深300、中債綜合財富總指數分別上漲0.91%、0.46%。
那麼,補漲後的轉債行情會如何演繹?新“國九條”又會對轉債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?
(一)近期可轉債爲何補漲?
1)補漲的原因1:“資產荒”下,或與資金的改善有關
資金的改善或是本輪補漲行情的重要推動力之一。2023年5月-7月市場也出現過類似情況,即轉債對應的正股陷入調整,但轉債逆勢上漲。而觀察當時的情況,會發現資金在該期間增加了對轉債的持倉。基金是當前持有可轉債的重要方之一,2023年2季度末,債基、二級債基持有的可轉債規模爲2087億元,佔債券投資市值比例爲11.89%;而到了3季度末,持有的可轉債規模變爲2189億元,佔債券投資市值比例爲12.38%。
聚焦於當前,可轉債確實具備的配置動力:一方面,在純債收益率、期限利差、信用利差都下行至歷史低位後,機構的配置需求依舊較爲旺盛,“資產荒”開始推動機構將目光瞄向可轉債。另一方面,經歷2年時間調整後的可轉債,結構中開始湧現出的配置機會。
2)補漲的原因2:或與供給格局的改善有關
從直接的新增供給來看,2024年以來,截至4月17日,可轉債的發行額僅爲101億元,顯著低於往年同期水平。事實上,2023年10月以來,轉債的供給預期邊開始趨弱,可轉債的發行所用時間已有體現。數據顯示:2023年4季度之前,預案→證監會覈准以及受理→證監會覈准所需的平均時間分別爲272天、152天。2023年4季度後,兩者時間分別變爲322天、199天,所需時間顯著變長。
(二)補漲之後的可轉債估值到什麼位置了?
在探討未來的方向前,瞭解清楚當前的位置至關重要。對於兼具股性、債性以及自己獨特屬性的轉債,一般會從以下3個維度觀測其估值所處水平。
1)價格角度:高價券佔比顯著下降
在本輪行情高點,即2022年1月初,轉債價格在130以上的數量佔比爲46%,小於115的數量佔比僅爲14%。截至2024-04-17,轉債價格在130以上的數量佔比僅爲10%,而小於115的數量佔比升至70%。
2)股性估值:轉股溢價率得到消化
過去2年,A股市場經歷了較大幅度的調整,也帶動了轉債的調整。2022年1月5日-2024年4月17日,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7.5%,中證轉債指數也下跌了10.66%。從百元溢價率來看,已從2022年8月高點的34.49%回落至當前18.90%,估值得到了的消化。但與2019年1月、2021年4月的底部時期比,尚有距離。
3)債性估值:債底支撐增強
從債底對轉債價值的支撐角度來看,場轉債的純債溢價率中位數自2022年1月5日38.95%下降至當前的11.47%,債底保護效應明顯增強。
(三)補漲之後的可轉債行情如何演繹?
把時間視角拉長,很多問題會變得相對清晰。估值得到消化的轉債遇上估值尚處低位的正股,中期空間值得期待。而“新國九條”的出臺,也會對兩者產生深遠的影響。短期而言,趨勢性機會或需等待更多信號的明朗,在結構中挖掘機會。
1)中長期:正股市場有望受益於新“國九條”改革
回溯歷史,每一次“國九條”的發佈都爲權益市場帶來了驚喜。其本質原因則在於制度在不斷地革新和完善,從而提升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和投資者的獲得感。本次新“國九條”針對上市公司從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、到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(包括加大現金分紅、回購註銷等)再到加大退市監管力度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要求,從供給端提升權益市場價值。同時,針對證券基金機構等相關主體行爲、監管部門自身的監管,做出了全方位的佈局。對運用中長期資金、其他相關各方合力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做了系統性規劃。中長期視角下,對於權益以及轉債的未來表現值得期待。
2)中長期:新“國九條”對於轉債的影響:個券分化的現象更明顯
新“國九條”對於轉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個維度:一是,文件中提出要加大退市力度,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直到退市的轉債數量有可能會持續增加。針對基本面資質較差的轉債而言,隱形債底進一步被打破。對於投資端的影響體現爲:高YTM策略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在增加,需要投資人在挑選個券時,多一重對信用的考量和定價。二是,再融資速度可能有所放緩。文件要求,要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,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,嚴格再融資審覈把關,轉債供給預期或有所收緊。
3)短期:①供需格局有望改善,等待權益市場合力
中長期視角下,對於權益以及轉債的未來表現值得期待。從短期維度來看,一方面,轉債趨勢性行情的核心仍需看向正股市場,短期仍需更多的基本面信號驗證和政策催化。另一方面,一箇積極的因素在於短期的供需結構有所改善。供給端,在再融資嚴格審覈的背景下,破發和破淨轉債發行或較爲困難,當前待發預案剔除掉以上部分後僅剩122只轉債,規模僅爲1633億元。需求端,截至2024年3月,依據深交所和上證信息網披露的轉債持有者結構,基金持有佔比,隨着轉債估值得到消化,在“資產荒”的驅動下,或有更多相關配置需求瞄向優質轉債。此外,來自險資、年金、社保基金、信託及銀行理財的資金佔比也較大,在推動中長期資金的入市的過程中,或也能推升對轉債的需求。
4)短期:②在結構中找尋個券機會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