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疫情、汛情等短期、局部性因素影响,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.5%,增速明显放缓。因此,消费市场“后劲”如何,备受关注。
“十一”黄金周期间,各地展开了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。例如,为促进汽车消费,天津商务局以9月29日至10月5日举行的中国国际汽车展览会为契机,多个汽车品牌提供总价1亿元的购车优惠,对车展期间参展购车的消费者加大补贴。上海浦东启动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。甘肃以“乐享消费·惠购陇原”为主题开展系列促销活动。湖北、广东、河南等地在国庆期间发放惠民消费券……一系列政策和活动加持下,线上线下消费持续升温。
10月2日下午,河北衡水市一家连锁商场的饰品专柜前人头攒动,部分收银台前顾客排起长队。商场工作人员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10月份是婚嫁旺季,各个品牌专柜客流量迎来高峰,商场和各品牌组织了多场满减、抽奖等活动。丰富了线下场景体验,进一步促进假日消费。
“云出境逛街”也为消费增添新动力。天猫国际数据显示,10月1日至10月4日,天猫国际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%。进口消费也正在加速普惠化,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,四五线以下及农村地区的进口消费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,乡镇、农村等地区同比增长55%。
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从携程方面获悉,“十一”假期,拥有知名IP的目的地在携程平台热度提升最快。如在近年凭借高质量节日晚会成就现象级文化IP的河南、以8D魔幻场景和沉浸式体验旅游著称的重庆,双双跻身携程平台国庆期间旅游预订量同比增幅全国前十;而靠网红餐饮和网红城市IP走红的长沙,国庆期间订单量则相较年初提升87%。
今年国庆档的票房情况也较为亮眼。据灯塔专业版票房数据显示,国庆小长假以来全国累计票房40.85亿元。其中,《长津湖》累计票房31.77亿元,首日票房2.05亿元;《我和我的父辈》累计票房10.03亿元,首日票房6514万元。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受短期内全球疫情反复和中长期消费升级加快的影响,我国假日消费呈现出本地化、个性化、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新趋势,“十一”黄金周的消费特征尤为明显,品质化和场景化的消费升级现象凸现。
“据我们研究,消费者的消费呈现代际差异,不同代际消费差异不同,个性化、中高端正是代际差异的体现;线上线下融合能够更好地畅通信息、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渠道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刘慧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说。
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预测,10月份乃至整个四季度消费仍将延续平稳恢复态势。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44万亿元,比2020年增长12.5%左右,比2019年增长8%左右。
“从当前趋势看,我国消费仍在恢复之中,黄金周的消费加速‘后劲’有望延续到四季度,特别是岁末新的节日消费将呈现出新气象。”刘向东预计,四季度消费趋势延续,个性化、多样化的理性消费增多,文化娱乐消费也将保持高速增长。
刘慧认为,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以及消费者精神层面需求提升,预计四季度旅游消费呈现上升趋势,同时,品质消费、个性化消费、绿色消费、体验式消费、智能消费依旧是主流。
在刘向东看来,除了已有的促消费政策外,接下来仍要优化消费环境和深化消费体制机制创新,增加消费的场景化、体验化,提供更有效的高品质商品和服务。
“消费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手段,更是满足消费需求的目的。”刘慧认为,进一步促消费可从三方面发力:一是政策层面应更加精准,畅通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;二是增加公共消费比重,通过公共消费培育消费新风尚;三是倡导理性消费、绿色消费、科学消费。(刘 萌)
[ 责编:张慕琛]
最新评论